健康宣教
鲜芦根:藏在身边的“天然良药”

我们常能在河畔、小溪边,看到成片生长的芦苇,随风摇曳,姿态优美。但您可能不知道,埋藏在水下淤泥中那节白白嫩嫩的根茎——鲜芦根,却是一位药食同源的“宝贝”。它既是中医手中一味良药,也是百姓餐桌上一道清润佳肴。

一、它是谁?——认识本尊
鲜芦根,顾名思义,就是植物芦苇的新鲜根茎。通常呈长圆柱形,表面黄白色有光泽,带有节呈环状,质地柔韧,内部中空,嚼起来甘甜多汁,故而得名“甜粳子”,这一异名恰如其分地勾勒出它甘甜爽口的特质。
二、有何用?
鲜芦根性寒,味甘,归肺、胃经。中医理论认为,鲜芦根比干芦根清热、生津、利尿的功效更胜一筹,因为它保留了天然汁液和寒凉之性。
1.清热泻火(尤其是“肺胃之火”)
肺热咳嗽、痰黄黏稠:当您因风热感冒导致咳嗽、喉咙痛、咳吐黄痰时,鲜芦根能清泻肺热,缓解症状。
胃热口渴:如果您容易出现口干、喜欢冷饮等胃火过旺的表现。鲜芦根善于清胃热,效果显著。
2.生津止渴、除烦(天然的“补水剂”)
鲜芦根汁液丰富,能有效促进人体津液的生成。对于发热性疾病后期引起的口干舌燥、烦渴欲饮,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3.止呕利尿
热性呕吐:对于因胃热引起的恶心、呕吐,鲜芦根有良好的止呕效果。
清热利尿:它能通过利尿的方式,将体内的热邪从小便排出,常用于缓解小便短赤、热淋涩痛等不适。
三、怎么用?
既可用于治病,也可用于养生。
1.药用配伍(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
经典名方“银翘散”:鲜芦根是其中一味重要中药,起清热生津作用,适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初起阶段,有舌红苔黄,咽痛,发低烧等症状。
2.食疗药膳(家庭养生推荐)
秋天气候干燥,很多人会出现鼻子、口唇干燥、口渴、干咳、大便干等症状。中医认为,肺脏“喜湿而恶燥”,秋季“燥邪”最易伤及肺阴,从而出现上述症状。秋季养生应以养阴防燥为主,试试下面这些含鲜芦根的小方就很不错。
五汁饮:源自清代《温病条辨》的古方,可用于缓解秋季鼻咽干燥,入秋的第一杯养生饮。
鲜芦根60g洗净;梨(去核)100g、荸荠50g、鲜藕100g洗净去皮后切碎;麦冬10g开水浸1小时,洗净后切碎。将五种材料混合榨汁饮用,建议连续饮用3天,冷饮或温饮,每日数次。
藕节芦根饮:可治疗秋季鼻干出血。
鲜藕节、鲜芦根等量,一起切碎,煎一碗水一次喝下,一天2次,连喝5天。可在口服芦根汤的同时,将藕节捣汁,滴3滴入鼻中,能增强疗效。
鲜芦根粥:适用于热病后口渴、食欲不振的人群。
将鲜芦根60g左右煎煮取汁,再用此汁液与大米同煮成粥。
直接嚼食:取一小段新鲜的芦根,洗净去皮后直接嚼食,可缓解轻微的口干和咽喉不适。
四、谁适合?——适用人群与禁忌
适用人群:
经常熬夜、抽烟、饮酒,容易“上火”的人。
夏秋季易感热邪、口干口渴者。
风热感冒初期,伴有咳嗽、黄痰、喉咙痛者。
胃热口臭、消化不良者。
禁忌与不适用人群:
脾胃虚寒者慎用:表现为经常腹泻、腹部冷痛、畏寒喜暖等。
风寒感冒者忌用:表现为怕冷、无汗、流清鼻涕、咳白稀痰等。
五、如何挑选与保存?
挑选:以条粗壮、表面黄白色、有光泽、切面黄白色,中空,质地柔韧、无须根、味甘者为佳。新鲜的芦根掐开后应有汁液渗出。建议选正规医院药房、药店或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。
保存:不宜长期保存,应放入冰箱冷冻保存,用前先解冻,并尽快食用。
总结
鲜芦根虽平凡无奇,却蕴含着清热生津的强大力量。下次当您在水边看到芦苇时,或许会对水下那白色根茎多一份敬意。在干燥的秋季,不妨品尝一下鲜芦根,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呵护。
上一篇: “心慌慌”就是心脏病吗?
下一篇: 口腔肌肉“健身房”




